weekly featured products

[ux_products products=”14″ show=”featured”]

Best Selling Products

[ux_products products=”8″ orderby=”sales”]

Browse our categories

[ux_product_categories number=”20″]

Latest News

良好習慣的養成

自從哥哥升上小學之後,母子之間的對話,很多時都環繞著「習慣」這主題:哥哥:「甚麼是習慣?」媽媽:「那是一些動作,如睡前刷牙、講故事等,在不斷重複之下,自然地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,不用爸媽提醒,你也知甚麼時候該做甚麼事情。」 哥哥:「為甚麼要有好習慣?」 媽媽:「沒有良好習慣,一份原本只需5分鐘就完成的功課,你會花上整整一句鐘,冤枉地浪費掉原本可以隨心所欲去玩樂的自由時間;沒有良好習慣,可能會因為你不整潔又或經常遲到,而令你跟朋友常有不愉快的誤會呢!」 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所養成的「習慣」,直接影響著他們的生活作息、學習效率、自我形象和人際關係。但要幫助孩子(特別是幼兒)明白「習慣」這個抽象的概念時,爸媽不得不花些工夫,把所謂好習慣的原則,翻譯成孩子明白的具體例子,如吃飯前洗手是關乎個人衛生的習慣,在地鐵內讓座給公公婆婆,是一種關愛的表現等。 良好習慣的七個範疇 爸媽除了要就地取材,充當「人肉翻譯機」外,還需要配合一幅良好品格的藍圖,因為良好的習慣正好就是良好品格的基礎,而良好的品格就是成就孩子未來的關鍵。為孩子勾勒藍圖時,爸媽可參照 Stephen R. Covey 所提出的 7 個習慣作藍本,按著孩子的性格和能力,為孩子定下建立良好習慣的框框。 1. 主動積極:有哪些責任是孩子可以承擔的?對於家事/學習,孩子主動自發嗎?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完成嗎?遇上問題時,會勇於承擔嗎?還是會把責任推卸他人?把責任還給孩子,孩子才會變得主動積極。 2. [...]

家家有本愛的字典

晚上,心細如塵的哥哥,因為粗枝大葉的爸爸誤把他的毛巾交給妹妹使用,又因為爸爸在調停時忘了先處理哥哥的感受,一味強調哥哥要對妹妹禮讓,哥哥覺得委屈,就對著爸爸大叫:「你不愛我!你根本不愛我!」,然後便開始嚎啕大哭,傷心得不能自已。 原來一直以來,哥哥覺得爸爸並沒有認真聆聽他的話,又漠視他的感受和需要,所以對於「到底爸爸對自己的愛份量有多重?」這問題的答案,變得愈來愈不肯定。哥哥的心事,成了我們夫婦倆的當頭棒,提醒我們:除了合宜的說話,還得把握時機,適時以行動去回應孩子對愛的需求,否則我們的綿綿愛意只會被誤送到虛無的黑洞,孩子也會因為「不確定的愛」而心生懷疑,甚至嫉妒怨恨,蠶食著親子和手足之間的關係。 愛的演繹方法不能一概而論,但肯定的是每個家庭都可以自行度身訂造一本愛的字典,輯錄自家特有,親子間互相表達關愛的習慣,讓孩子想起爸媽的一句話、一個動作,就確切地知道自己一直都被爸媽濃濃的愛,團團地包圍,緊緊地擁抱。 說造就的話 關愛的話要常說,說得明白,因為孩子都是直接,不會轉彎角的;空泛的話盡量少說,就是年紀再小的孩子也會分辨出敷衍的話;侮辱的話萬萬不可出口,被至親的話灼傷所留下的烙印,是難以磨滅的。又假如我們跟孩子每天的對話,都集中於「完成家課了嗎?」、「測驗預備好了嗎?」等話題,孩子聽進耳中,難免覺得話題枯燥公式化,而且日積月累下來,父母在孩子心裡留下的印象,往往就是「爸媽只關心我成績」,而非「爸媽很愛我這個人」了。 「我愛你」、「你是我的寶貝」等肯定的話,在溫馨時刻擁著孩子暢快地說,是個甜美回憶。同樣的說話,在孩子成績未如理想、鬧脾氣、闖了禍、受了委屈、或因一時大意受到教訓時,若爸媽在講過道理之後,能把孩子擁在懷中,在孩子耳邊輕柔細訴自己對他的情意,孩子將更踏實地感受到爸媽的愛,也更確切地肯定,不管怎樣,自己永遠是爸媽的寶貝。 把握關鍵時刻 安排專注的優質時間跟孩子相處非常重要,但把握關鍵時刻去回應孩子的需要,讓他感受到被了解、被關愛、被重視、和被公平對待也同樣重要。 關 鍵時刻未必一定都驚濤駭浪,它可以是兩兄妹如何分吃一隻雞脾,可以是哥哥為到默書未能取得滿分而洩氣,可以是妹妹被哥哥氣得七竅生煙的時候,但無論是哪種 狀況哪個原因,只要媽媽跟他們說一句:「我知道你需要。」並能準確道出他們的需要、想法或渴求,孩子的情緒就算近乎失控,也總能慢慢地平靜下來,細聽媽媽 的解釋,和有甚麼實際的解決方法。 每次當孩子知道媽媽了解自己後,總會見到孩子的目光由激動憤怒又或惶恐不安,轉變為難以置信的眼神,這時我幾乎可以肯定,在情感上,親子間正一層一層的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基礎,將來遇上同樣事情,甚或更大的風暴時,孩子的情緒反應會相對更為穩定,也不會動輒便懷疑媽媽的愛。 [...]